- 評論 | 研究 更多
-
中西方能否和平、理性地談政治?答案是可能的
如果中西方在所有問題上都能進行坦誠的對話與交流,雙方的誤解可以化解不少。中西交流的困難主要來自西方。中國人是一直主張平等對話的,但西方往往喜歡高人一等地訓話,中國人當然不會接受。不過,如今西方反思他們制度問題的人已多了起來,願意與中國談。 [全文]
-
一週軍評:2000億美元軍費的新時代
本週,中國2021年的軍費預算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得到公佈,在經歷了2020年這個改變世界的關鍵之年後,中國的武裝力量將會如何發展,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是一個全世界都高度關注的話題。 [全文]
-
-
西方大放水時代,兩會如何為中國經濟定調?
在遇到外部衝擊之後,中國在經濟理念上似乎是這樣認為的,一方面需求和逆週期調整是重要的,同時我們感覺到,供給力量是強大的。 [全文]
-
搞定了長征九號,基建狂魔就能準備在月球上開工了
開發重型火箭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坎。由於早先各家信誓旦旦提出的登月計劃全都跳了票,也為我們的研發留出了足夠的時間。和美國“爭先”難度可能比較大,但至少“恐後”日本、印度甚至是歐空局、俄羅斯,倒是不用太擔心了。 [全文]
-
到內地讀書,我的命運發生了改變
那年我十四歲,在此之前我沒出過莎車縣,去喀什上初中之前我還是一個無憂無慮的少年,沒有想過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做什麼樣的職業,從來沒想過十幾年後我的人生軌跡會是什麼樣。我認為我的命運自從我考上內初班後發生了改變…… [全文]
-
防範平台壟斷和資本無序擴張,要做這三個區分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是充分展現中國政府與社會的能力的一年。2021年“十四五”規劃的開局即將上馬,經濟增長迎接新動力。對於金融領域的關鍵管控依然必要;對於平台,應該理解其“自然壟斷”的特性,但要防止市場絕對壟斷和資本無序擴張。 [全文]
-
“愛國者”與“香港核心價值”之爭
1997年香港迴歸後,第一任行政長官董建華的口頭禪是“香港好,國家好。國家好,香港更好!”他試圖表明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但是在當時的背景下,祖國與香港之間是一種彼此獨立的互惠關係,而在香港迴歸十多年之後,董建華坦稱“香港和國家從來都是血脈相連、休慼與共”的“命運共同體”。 [全文]
-
中國向國際承諾碳排放目標,國內碳市場該如何建?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各項工作面臨着一系列重大的挑戰,其中的一個首要挑戰是需要有實現碳目標的更加清晰化、透明化的總量指標體系。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可以讓各方對碳目標有清醒的認知,同時也能為諸多相關工作提供可度量、可計算、可考核的任務。 [全文]
-
“十四五”怎麼解決大城市高房價?我有個建議
我們的政策一定要接地氣,要尊重客觀規律。當你看到深圳、杭州房地產市場現在的問題,答案很顯然,是要增加供給,抑制需求是沒用的。 [全文]
-
從五年規劃到遠景目標,這是中國模式的魅力
你可以大致知道你自己生活的地方以及你的國家,今後五年,乃至十五年將發生什麼變化。中國發展模式的特點規劃能力比較強,規劃制定出來後的落實能力也比較強。 [全文]
-
我們將用“十四五”這五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2020年中國GDP是14.6萬億美金,美國是20萬億左右,中國經濟佔美國經濟規模的比重達到70%。美國人對此感到焦慮,我想也是可以理解的。 [全文]
-
2021年中國軍費1.35萬億,多乎哉?不多也!
2021年中國國防預算可能在1.35萬億元,同比增長6.8%。“中國軍費增長高”一直都是西方炒作出來的話題。從GDP佔比看,中國國防費遠低於美國、俄羅斯、甚至低於印度。中國堅持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加強國防建設不針對、不威脅任何國家。 [全文]
-
素質教育改革不能強了“素質”,卻弱了“才智”
為防止素質教育改革滑向“弱才智”的陷阱,考試選拔制度仍將發揮決定性作用。只要高考精神不動搖,一流大學招生錄取中,學習成績繼續佔最大比重,我國基礎教育的學術秩序就不會顛覆,“強才智”的優勢不會鬆動。嚴肅的考試研究一直被連篇累牘的應試教育控訴所遮蔽,缺乏實實在在的認識與技術進步。 [全文]
-
針對性脱鈎?美國半導體戰略,説穿了就是“既要也要”
如何在半導體領域繼續對中國卡脖子,又能有效降低對自身的傷害,且還能保住中國市場,這是一個大難題。因此可以預測,針對性脱鈎是一種動態調整的政策,管制清單不會固定不變,君不見就算是特朗普時期,清單歸清單,“開後門”的例子也不少見。 [全文]
-
經濟復甦跡象明顯,這輪美股狂歡快結束了嗎?
去年的流行詞——病毒、虛擬、在家工作、經濟衰退——很可能會被疫苗、現實世界、重返辦公室和通貨膨脹所取代。對金融市場而言,這種轉變可能比想象的更具破壞性,因為金融市場已經被去年的主題和低長期利率所牢牢困住。 [全文]
-
這家日本藥企為何敢違法40年、傷人奪命?
日本藥廠能如此生產藥品和日本政府多次強調的高質量,就如同一個是泥塘中的王八,一個是天上的月亮,都是圓的,但絕非同一物。 [全文]
-
“愛國者治港”,怎麼落實?
中央已下定決心利用國家憲法賦予的權力,主導香港選舉制度改革,確保“愛國者治港”,令所有機構都由愛國者主導,司法機構也不例外。基本法允許外籍法官成為“治港者”,那麼外籍法官必須依法宣誓效忠。若進行司法改革,要在現有的《法官行為指引》中加入相關標準。 [全文]
-
滬深廣磁懸浮要來了?我們先算筆賬
近年來,民間對於高科技投資是有激情的。但我們不能看到量子技術,就去買“量子茶杯”;看到納米科技,就吃“納米蛋白粉”;看到滬深廣磁懸浮通道被預留,就入手磁懸浮概念股。這不僅威脅到個人的財產,而且反而會對企業的研發導向產生負面影響。 [全文]
-
衞冕冠軍退出,僅僅是因為疫情和“限薪令”嗎?
疫情、足球改革、以及經濟環境與其説是問題的締造者,倒不如説成為提早曝光問題的催化劑。真正的問題在於中國職業足球聯賽27年來越發走向“反市場化”的運作方式,而“金元足球”則在市場繁榮的外衣下進一步將其催化了。俱樂部終究會有撐不住的那一天。 [全文]
-
美國航母頻繁進出南海,新聞性不大,針對性很強
之所以長期保持在菲律賓海而不在南海久待,猜測是為了演練在中國“反介入”兵力的環境下,如何更好地介入熱點事件。如果美軍持續這種思路,我們將會看到美航母進出南海的頻次大幅攀升,也許每年會達到數十次。 [全文]
-
舊中心衰落,到底是誰的鍋?
然而,在過去的半個世紀,新的資本主義中心已經出現並在迅速成長。中國、印度和巴西就是最顯著的例子,這些國家的工作機會、實際工資、消費、利潤和投資都在不斷增長。它們的經濟規模和全球影響力不僅使其成為新的資本主義中心,而且還為早期出現的各大資本主義中心貼上了“舊”這個標籤。 [全文]
-
知識分子對中國農民的誤解太深
一些知識分子認為,家庭聯產承包及產權制度對農民影響最大,但農民認為去城市打工才是導致生活根本變化的更重要原因。深深嵌入大市場的小農户,社會慾望抬升,但收入和社會地位遠遠跟不上。這種錯位給農民帶來的深層心理壓力,往往被外界忽視。 [全文]
-
BBC們想PUA中國,吳若蘭大使你這麼説沒用
吳大使不必刻意地表現自己對西方自由主義理念的堅持和信任,BBC就是一個獨立的第四權力,它有自己的利益和選擇,只不過,在對中國的報道上,BBC正好,和英美政府的戰略需求,形成了高度的一致。 [全文]
-
比特幣的紅與黑
巴菲特曾公開抨擊説:我任何時候都不會買一個比特幣,它就是鬱金香泡沫的翻版。其實,這既是無知,也是無知。第一個無知,是説太高估了鬱金香泡沫,第二個無知是説,太小看了比特幣為代表的加密貨幣體系。 [全文]
-
我中了美國政治“女拳”
反對我的人都可以在下面這些方框內打勾:性別歧視論者,對;種族主義者,對;同性戀恐懼者,對;勢利小人,對;精英主義者,對;落伍的老不死,對;但是,最重要和最普遍的指控是,我是明顯的厭女者,一個討厭女性、蔑視女性,對女性有強烈偏見的傢伙。 [全文]
-
中國近幾年的產業升降反映了哪些問題?
如果説紗和布是因為我國勞動力成本上升,產能向外轉移的必然結果,那麼我國手機產量的下降很大程度上是三星和印度主動有所作為的結果。尤其是印度,憑藉着其超大體量和潛在市場規模,對於吸引供應鏈前往設廠具有極大的誘惑力。 [全文]
-
“公民同招”新政,對樓市影響幾何?
尤其2020年嚴格落實“民辦搖號”,通過進入民辦名校而免除進入家門口墊底水平公辦學校的可能性被基本消除了,這立刻引發了很多中產階層恐慌性搶購學區房。 [全文]
-
“韓子昂,高級駕駛員,北京第三交通委提醒您……”
即使是最當紅的影帝也不敢保證自己不演爛片,眾多像吳孟達這樣的曾經懷抱對錶演的一腔熱情投入圈子,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螺絲釘,只能帶着鐐銬跳舞,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我拍爛片,但我演的不是爛角色。 [全文]
-
“窮台”能推動兩岸和平統一嗎?
大陸目前的出手,讓民進黨搞“台獨”不是,不搞“台獨”也不是,這確實是高招。大陸其實並沒有那麼在乎誰執政,更多是看他們做了什麼。換而言之,大家都更現實了。 [全文]
-
戳破西方“市場經濟”神話後,中國要建自己的“高水平”標準
新自由主義政策用減税的政治口號大幅度降低政府的財政能力,用不斷髮動外戰的方法來捍衞美元的金融霸權,必然導致虛擬經濟擠出實體經濟,擴大國內貧富差距和國際的地區差距,不斷產生國際金融危機和地緣衝突,最後拖垮美國經濟。 [全文]
-
“懂王”高調“復出”,到底想幹嗎?
毫無疑問,我們再度看到美國國內政治將進入一個充滿戲劇性的階段,這種變化從表面上看是由前總統特朗普的政治性高調“復出”所帶來的,但實際上其背後所隱含的是美國國內政治、經濟、社會的深層次變化。這種變化涉及方方面面。 [全文]
-
弘芯爛尾:“芯片熱”不會過去,但爆雷會終結
我國已連續11年位居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擁有世界各國中最為齊全的產業鏈優勢,一般性高科技項目的主要技術要素,中國都已具備。然而在芯片製造領域,中國缺的恰恰是齊全的產業鏈,芯片也成為中國科技產業最大的短板之一。 [全文]
-
FC-31能“生”出五代艦載機嗎?老外這麼看
初步預計殲-XY/殲-35可能會在2021年年中左右亮相,但全球疫情和總體安全局勢將可能對其造成影響。假如該款飛機真的在2021年某個時候進行首飛,那該機的研製工作將可能持續至少4到5年時間,這意味着這種飛機最早的投產時間是在2026年。 [全文]
-
“避税天堂”突然不香了?
近日,有上市公司公告提及開曼羣島的《經濟實質法》,並認為會對未來收益造成負面影響。如果這些避税天堂的信息被披露,根據我國法律,會產生哪些影響? [全文]
-
要理解自由主義,必須先理解基督教的道德直覺
與其他文化一樣,西方文化的基礎是一些共通的信念。人們大多不認為自由主義與世俗主義的理念有着宗教根源。顯然,作為自由主義傳統的第一項偉大目標,政教分離轉移了人們對於世俗主義之根源的注意。但是,歐洲有着一場長期盛行的“內戰”,如今還可能燒到了美國。 [全文]
-
南疆支教,不敢輕易去學生家做客了
晚上回到學校後,我打電話問學生,爺爺奶奶晚飯吃了啥,他説吃了饢。掛完電話,我感到有些愧疚。學生的家長聽到是老師來做客,都會拿出家裏最好的食物來招待,提前準備飯菜,但是這一頓就有可能花掉他們接下來好些天的伙食費。 [全文]
-
拜登新政:用“科技民主”打壓你,用“言論不民主”屏蔽你
對於中國來説,目前的困難在於美國的決策並非是由美國人民做出的,而是由美國資產階級做出的——其實,美國並非他們宣稱的“民主”。因此,美國有意對中國發動儘可能激烈的謊言和意識形態攻擊,以向美國民眾隱瞞這一事實。 [全文]
-
“有害生物”不只藏在台灣菠蘿裏
這幾年台灣人民被各種洗腦,以為兩岸關係再惡劣也沒事,馬照跑,舞照跳。明明高度經貿依賴,台灣還能持續不斷地向對岸猛潑政治髒水,洋洋自得,唯我獨尊,甚至恬不知恥地誇稱大陸經濟需要台灣…… [全文]
-
大陸禁菠蘿,台灣禁芯片可還行?
鳳梨僅佔台灣出口金額的萬分之二,表現出報復升級態勢沒有必要。另外,兩岸經濟實力存在絕對差距,如果台灣敢於主動挑起貿易戰,那就正中大陸窮台派的下懷,各種禁止台系產品進口將會排山倒海。 [全文]
-
美國為何接連威脅中俄?
不是中國共產黨在謀求世界霸權,而是建立單極世界秩序的新自由主義當權派擔心自己會失去霸權,這些當權派早已脱離了美國賴以創建並聲稱代表的那些普世原則。而拜登政府對尊重別國主權持有何種看法,明顯體現在其反對北溪2號天然氣項目上。 [全文]
-
新中國不用政治經濟學,今天恐怕還不如印度
隨着我們進入新時代,經濟工作迫切需要基礎理論的創新,首先要澄清一些似是而非的意見。比如有人説,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19世紀的產物,那時連中央銀行都沒有,它怎麼能適應今天?還有人認為,政治經濟學是關於意識形態的理論,不是實際應用的科學。 [全文]
-
國債收益率飆升,美國化解危機的套路到頭了?
美國國債收益率近期的飆升,表明美國靠不斷推高赤字和債務刺激經濟和化解危機的套路,已經越來越難以持續。市場自有本身的規律和邏輯,它會用自己的方式,以殘酷和冰冷的現實,為美債的擴張劃出最後的邊界。 [全文]
-
傳教士的困惑:如何把中國變成基督教世界的一部分?
更關鍵的是,中國的歷史紀年太長了,歐洲人發現,中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諾亞方舟的大洪水之前。這下麻煩可就大了,如果中國人的歷史是真的,那大洪水就是假的,進而推之,《聖經》的權威性也會受到質疑。 [全文]
-
美國對華接觸並非失敗,但別妄圖改變中國
許多人正敦促他們完全放棄對華接觸政策。而如果美國真這麼做,那它就會犯下大錯。美國政府執行現行對華政策已達50年,它應該吸取主要教訓:當美國為了保護自身利益而現實地專注於實現其地緣政治目標時,其對華政策表現最好;而在美國想要採取政治動作以推廣其價值觀時,其效果最差。 [全文]
-
一週軍評:“邱班長”救不了台軍
本週最重要的軍事新聞,自然是對岸偽“國防部長”換人一事。過去兩年裏,台軍一系列的“改革”在慘淡的留營率和編現比面前宣告失敗,嚴德發也因此背鍋,黯然下台。嚴德發的繼任者“邱班長”是個天天關注台軍“頭皮草皮”的三流領導,自然他也救不了台軍。 [全文]
-
女性就只能“陰柔”?到底什麼是“陽剛”
以志率氣,君子之強。以娛樂導向為主的社會環境過度宣揚“陰柔之美”,學校教育有所導正也是應該。但“陰柔”與“陽剛”現下語義過於刻板。我們應該拉回“陽剛”的男性特徵指向,讓“陽剛之氣”迴歸其本源含義。 [全文]
-
俄羅斯保守主義的轉向:對內對外,手握兩大“武器”
俄羅斯對當前自由世界秩序的不滿,並不必然意味着顛覆現有秩序。它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往往取決於自由主義的不同表現形式。就“維護者”角色而言,俄羅斯堅決維護現代世界秩序中聯合國的中樞地位;就“挑戰者”角色而言,俄羅斯主要反對西方的干預。 [全文]
-
谷歌“不作惡”?情報、軍方、對華科技新冷戰……
與中文媒體有意無意塑造的“不作惡”“遠離軍事”形象不同,谷歌從其誕生之初就與美國軍事和情報機構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在其發展過程中與軍事和情報機構開展很多項目合作,並吸納了眾多來自軍方和政府的高級人才。 [全文]
-
美國自認“替天行道”,其實是對無辜民眾發起一場“無限期戰爭”
為什麼那些被證明極其無效和邪惡的政策卻這樣難以被撤銷?因為放棄這些制裁措施需要美國承認一個殘酷的事實。美國領導人寧願去懲罰那些飽受摧殘的民眾,也不願承認美國並沒有強大到無所不能的程度。 [全文]
-
“聖雄”甘地?英國曆史學家狠挖印度意識形態的根
也許我們可以閲讀一下英國曆史學家佩裏·安德森在2013年出的書《印度意識形態》。此書在印度引起很大反響,不僅印度右翼民族主義者對安德森十分敵視,中間派甚至左翼也不太高興。原因就是,安德森挖印度意識形態神話的根,挖得太狠了。 [全文]
-
-
“希望更多學子報考集成電路專業”
-
1-2月進出口數據出爐:對美順差同比增長88.2%
-
世衞評估中國疫苗至今還沒有結果,高福迴應
-
受海外債市暴跌影響,中國2月外匯儲備下降57億美元
-
可愛“小鹿頭”背後,原來有這麼多故事
-
習近平:年輕人心態在變,中國已經可以平視這個世界了
-
苗圩:我國處於全球製造業第三梯隊,實現製造強國至少還需30年
-
“小火苗你餓了嗎?餵你吃個口罩”
-
陳薇:建立安全科技攻關“白名單”制度,國家長期穩定投入
-
50vs49,1.9萬億參院“闖關成功”
-
“無論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都不能過於注重分數”
-
中國共產黨創造了多少種精神?中央黨史研究院:91種
-
沈南鵬:做多中國,是國內外投資同行的共識
-
政協委員提的這條建議,李克強要求有關部門“算筆細賬”
-
斯澤夫委員:“大而不強”體現在軟實力不如人
-
唐江澎委員:只關注升學率,國家會沒有核心競爭力
-
習近平:加快解決一批藥品、醫療器械、疫苗等領域“卡脖子”問題
-
20多個城市準備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怎樣才算?
-
積極發展核電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未來有望每年上馬6~8機組
-
CNN稱“中國建成世界最大海軍”,葫蘆裏賣的啥藥
-
今日日程:人大審查預算草案,政協舉行全體會議,外長記者會
-
擔不擔心有人扮演愛國者?梁振英迴應
-
“中國1小時”撞上“美國11小時”
-
“沙子危機”要來了?全球面臨沙子資源枯竭
-
美國新增確診6.2萬例、死亡1839例
-
武契奇“老陰陽師”了
-
顧明遠:不贊成高考取消外語科目,應採取等級考試
-
島內業者:澳門也叫停,僅剩香港
-
白巖松:我們進入了捱罵時代,要有歷史耐心
-
習近平向全國各族各界婦女致以節日的祝賀和美好的祝福
-
國藥新冠疫苗接種1年後仍存高水平抗體
-
陳薇、鍾南山團隊均已部署新型疫苗研發
-
代表:兒童畫考級已成斂財行為,建議取消
-
政協委員高福:建議成立國家疫苗研究中心
-
政協委員:家長強加自己心願給孩子侵犯未成年人發展權
-
人大代表:建議在南方試點供暖
-
雷軍這項榮譽,竟成美國“拉黑”小米的藉口...
-
西藏軍區原司令員郄晉武逝世,曾任拉薩入城式總指揮
-
國鐵董事長陸東福:我國正研發新一代更高速動車組
-
新萬噸大驅拉薩艦官宣亮相!
-
證監會等4部門:進一步規範人民法院凍結上市公司質押股票工作
-
拉齊尼·巴依卡犧牲前最後一份建議抵達北京
-
澳電視台暫停轉播CGTN英文節目,CGTN:沒授權過
-
外交部副部長羅照輝會見印駐華大使,就邊境事態交換意見
-
李翔委員:開發具有我軍特色的優質軍事遊戲
-
政府工作報告首設“雙版本”,今天審議討論“完整版”
-
習近平:這個賬總是要算的
-
英國將發佈後脱歐時代國防外交報告:加強應對中國能力
-
推進長三角一體化,代表建議選派部委幹部常駐示範區執委會
-
“出人意料!中國設定了6%”
-
林鄭月娥:補充一個港媒沒怎麼報道的信息
-
雲南多地現“暴走賺錢族” 官方:涉嫌非法傳銷
-
這四位委員因疫情未能回國參會,會場向他們“通電”致敬
-
規劃綱要草案:支持高水平綜合大學開展教師教育
-
林孝俊經紀公司:他在韓國長期無法訓練,想變更國籍延續職業生涯
-
東海航空迴應機長和乘務長飛行中互毆:涉及人員已停止工作
-
家鄉救援隊隊長追憶吳孟達:他裝一麻袋錢到汶川地震災區救助
-
全國人大代表連續4年建議牡丹為國花,你支持什麼花?
-
來了!中國賞春地圖
-
消防員敷面膜滅火?官方回覆:那是阻燃頭套!
-
真情演繹愛國科學家,吳孟達生前最後一部影片曝光
-
2021政府工作報告,對於中國電影有什麼指導意義?
-
“有人蔘加電競體驗營後,哭着説不打遊戲了”
-
馮驥才談翁丁重建:如果把原住民全清走,開發者進來,就沒有魂了
-
韓國短道速滑冬奧冠軍林孝俊將加入中國籍,或因被懲罰無法入選韓國隊
-
韓國美妝曾經吊打中國品牌,依靠的是什麼?
-
全國政協常委張連起:建議將9月30日定為我國“成人節”
-
老婆一年可以幫公司省上百萬採購款,結果剛結婚就被辭退了
-
全國人大代表成新湘:建議設立國家“漢服日”
-
用過很多手機,講手機質量:諾基亞,摩托羅拉,華為最好,其它不怎麼樣
-
剛放假老師就收到家長私信:可以額外給我家孩子多留些作業嗎?
-
人大代表趙冬苓:建議對劣跡藝人的懲戒分等級
-
日本民眾舉行示威,要求取消東京奧運會
-
習近平提的“三千孤兒入內蒙”,是一段什麼故事?
-
黨史題材獻禮劇讓眾多年輕網友在線催更?《覺醒年代》做到了
-
《你好,李煥英》票房僅次於《戰狼2》
-
增加軍費對於中國的意義,和其他發展中國家不一樣
-
“一顆10塊、三顆50塊……”
-
代表建議春節假期延長到10天
-
中國足球名宿遲尚斌去世,曾創造聯賽55輪不敗記錄
-
教育局迴應成都“國學全素幼兒園”事件:已督促整改
-
醉駕入刑以來,相關案件數量都沒減少,取消醉駕型危險駕駛罪不合適吧
-
韓國古寺遭僧人酒後縱火,整座寶殿被燒光
-
德國老人被迫接種輝瑞疫苗後死亡?強烈呼籲西方主流媒體調查
-
2021政府工作報告中藴藏的六大趨勢
-
23天,破50億
-
今年兩會,這些教育類提案有點意思
-
全國政協委員張其成:建議開展“全民免費醫療”試點
-
説起開發我軍特色的軍事遊戲,這個我早就構思過了,和大家講講
-
想對明年來參加亞運會的外國友人説什麼?浙江省委書記英語回答秀一臉
-
貝利:姆巴佩會成為我的繼承者
-
在上海買下一套學區房,一切才剛開始
-
求職時被問結婚規劃或是生育計劃,到底該怎麼答?
-
楊安澤:如果我做紐約市長,會嚴肅對待反亞裔暴力犯罪
-
津門虎面臨解散,外援談轉會:球隊許可前我還是隊長
-
在祁發寶身邊與印軍交涉的那名翻譯 是位在校大學生
-
如何看待人大代表建議加強性別差異教育?
-
【香港集運淘寶】倪文尖:重讀《背影》,才看懂朱自清的父子情有多複雜
-
政協委員建議:提高來華留學生招生標準,不可濫竽充數
-
素質教育就是練就“真本事”,可現在哪有滿足所有學生的實踐機會?
-
超30人退出東京奧運火炬傳遞,常盤貴子等名人在列
-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的“翻燒餅”,咋翻譯?
-
暴雪和騰訊都束手無策:為什麼電競博彩陰魂不散?
-
美國得州都斷電了,中國電網到底有多牛逼?世界第一電力企業就在你身邊!
-
《贅婿》裏真正讓我心動的,就是這枚皮蛋
-
世界衞生組織的新冠起源調查團不夠獨立?
-
“建議應屆生身份保留5年,打破‘畢業-就業-結婚’模式”
-
國漫靠養,不是口號
-
廣州掉隊了?廣州:1000年了,我還沒輸過
-
在美國貼吧上,一堆老外被學中文逼瘋了
-
正因為誤解王安石, 很多人沒讀懂今天改革的潛台詞
-
能讓對象“回心轉意”的符籙真的存在麼?
-
“建議相關法規將‘洗稿’列為侵犯版權法定情形”
-
委員建議設置大學數理化四六級考試
-
23年前洪水中抱樹的小女孩,如今已成為警察
-
“一些演員騎着板凳就把這個戲給演了,怎麼可能呢”
-
戴錦華老師談代孕,到位
-
樊振東榮立一等功
-
被告知中國官員大多出身理工科,美主持人驚了:為啥不是律師?
-
中國憎恨外國媒體嗎?——對英國駐華大使吳若蘭的回答
-
印度神片偷中國核彈,還威脅要我們亡國?幾杯恆河水啊?
-
就我個人體會,企業對已婚未育女性還是挺歧視的
-
鄭州民政局3月14日加班辦理登記,將妥善安排調休
-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建議將抗戰歷史加入香港本地教材
-
- A
- 聞一哆 阿德爾·特納 愛德華·盧斯 阿蘭·巴迪歐 安生 阿努·安瓦爾 阿里爾德·沃蘭 阿爾卡貝·奧克貝 艾維·勞埃伯 曹廷 丁純 董彥良 韓俊 洪灝 《環球時報》英文版 邱榮利 鹽都小警察 張育瑛 張子實 左文文
- B
- 博大龍 白鋼 包道格 保羅·克魯格曼 貝淡寧 北美崔哥 貝諾•彭澤 邊芹 彼得·諾蘭 布魯克·薩瑟蘭 布魯諾·馬賽什 保羅·莫林維爾 保羅·馬斯格雷夫 保羅·謝爾德 彼得·布萊農 彼得·古德曼 彼得·戈登 彼得·蒂爾
-
- H
- 海派沙拉 韓方明 韓會師 韓毓祥 寒竹 韓毓海 何處擊 何帆 何建華 何君堯 黃海倫 亨利·B·沃爾夫 何偉文 賀雪峯 何亞非 洪希伯 洪秀柱 胡鞍鋼 黃勃 黃道炫 黃紀蘇 黃奇帆 黃益平 黃有光 黃子榕 黃宗智 華生 華玄洪 胡佛 霍布斯鮑姆 霍思德 胡錫進 亨利·基辛格 何塞普·博雷利·豐特列斯 黃振威
-
- M
- 切斯·馬達爾 茂哥 馬伯庸 馬丁·雅克 馬光遠 馬哈蒂爾 馬凱碩 毛晨雨 毛尖 毛克疾 馬平 馬克·麥卡錫 馬克·塞爾登 馬丁·賈爾斯 馬丁·凱特爾 瑪麗·拉烏麗 馬特·施拉德爾 瑪雅 馬遠志 梅根·麥卡德爾 莫哈里·瑪魯 梅新育 塞萊斯廷•孟加 孟捷 苗柔柔 邁克爾·本德爾 邁克爾·伊萬諾維奇 邁克爾·雅各比德斯 邁克爾·布倫納 邁克爾·羅斯 邁克爾·沃爾夫 米克·巴爾 邁克爾·本田 米蘭·瓦什納夫 米歇爾•阿格里塔
-
- W
- 王韜 烏薩馬·艾哈邁德 王正緒 王丁楠 王東賓 王飛 王海娟 王建 王晉 王孟源 王睿 王世達 王陶陶 王維佳 王文 王湘穗 王曉笛 王曉泉 王一鳴 王義桅 王卓祺 汪暉 萬釗 萬喆 瓦特薩拉·卡瑪特 魏迪英 魏峯 魏明仁 温鐵軍 文揚 吳嬛嬛 吳大真 吳敬璉 吳濛濛 吳小平 吳松營 吳新文 吳蓴思